106歲人瑞阮李繼妹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成功,創下最高齡動手術紀錄。

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,老人骨折若未積極治療,5成患者在半年內,極可能因呼吸道等併發症而死亡,只要做好風險評估,在身體機能許可下,手術後即可康復,有效改善生活品質。

家住苗栗通霄的106歲人瑞阮李繼妹,平日身體健朗,不料,今年初因跨門檻時,不小心跌倒骨折,經開刀以鋼釘固定,結果因骨質疏鬆無法癒合,導致疼痛無法行走,醫師建議再動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,但家人擔心阿嬤年紀大了,開刀會有危險。但阿嬤認為,自己一定還能走,主動要求置換人工髖關節,經上週四手術後,目前復原情形良好。醫師表示,阿嬤經復健後,應該很快就可以走路了。

鄭本岡表示,人瑞阿嬤手術成功,也打破傳統認為,高齡不宜動刀的迷思。根據統計,65歲以上老人,因骨質疏鬆致骨折率近兩成,骨質疏鬆是老人骨折的主因,致死率達2成至3成,台灣每年有13萬名老人骨折,其中有4000人到5000人死亡。

鄭本岡說,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以手腕橈骨、髖骨及背部脊椎3處居多,手術問題主要在於麻醉及內固定是否穩固,阮李繼妹因身體狀況良好,沒有高血壓等慢性病,加上心肺功能不錯,經評估後,即施以全身麻醉手術,術後恢復良好。

鄭本岡指出,老年人因心肺等器官功能逐漸衰退,手術風險比較高,只要做好風險評估及相關檢查,手術後,即可改善生活,否則患者長期臥床,5成患者在半年內即可能因下肢血栓、呼吸道感染、褥瘡等,引發敗血症死亡。

看更多資訊鄭本岡

106歲人瑞置換人工髖關節 動刀最高齡紀錄

【華人健康網/特別報導】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科為能有效早期診斷僵直性脊椎炎(以下簡稱AS),與放射科每月定期召開跨科討論會,經過近20年努力,透過MRI檢測AS病程初期關鍵「薦腸關節炎」,為三總奠定建立僵直性脊椎炎影像資料庫的基礎。

深入研究後提出:以MRI診斷早期僵直性脊椎炎,不只看發炎現象,更要觀察結構的變化,AS病程多從薦腸關節炎開始,再逐步惡化,透過MRI檢查可早期診斷、治療,抑制發炎,避免不可逆的骨頭破壞。

陳相成主任補充,AS是個惱人的疾病,病程發展如鋸齒狀,時好時壞、上下起伏,不能根治;但相對於風免科其他疾病,只要願意配合治療,控制病情還算容易。雖然基礎研究還有待突破,藥物蓬勃發展已提供患者更多治療選擇。

【延伸閱讀】鄭本岡

  • 子宮肌瘤可以吃豆腐、山藥嗎?周宗翰:喝這粥暖子宮防肌瘤 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水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